【新任國務卿:布林肯+新任國防部長:佛洛諾伊】

11/23/2020

. 拜登團隊週二將要公布第一批閣員名單,目前已經有幾位人選披露。 . 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國防部長:佛洛諾伊(Michèle Flournoy)、白宮國安會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美國駐聯合國大使:琳達.托馬斯葛林菲爾德(Linda Thomas-Greenfield)。 . 這則消息最早應是由Bloomberg記者(https://pse.is/38lwvj)發布,推特上也已經有不少重要人士轉貼相關訊息(https://pse.is/38xw4a),現在各家主要媒體幾乎都報導了。 . 佛洛諾伊是對中國非常強硬的鷹派,這下中國肯定要傷腦筋,而且她會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女性的國防部長。另外,琳達.托馬斯葛林菲爾德也是位女性,而且是非裔,可見拜登政府對外傳達其重用女性及有色人種為閣員的訊息。 . 不過,這篇我們先把焦點放在國務卿布林肯身上(國務卿相當於外交部長,是美國內閣成員的首席:https://pse.is/38my6u)。 . ▍與蕭美琴通話 . 11月14日的時候,戰貓蕭大使已和布林肯通了電話(https://pse.is/38eh32),而且這通電話講了有15分鐘,並不是只有禮貌性地打招呼而已。 台灣跟其他國家比起來,雖然沒有辦法直接讓蔡總統跟拜登總統當選人通電話,但也獲得了這樣直接聯繫的待遇。 . 蔡英文總統在2015年還是候選人的時候,曾經訪問華府並且成為第一位台灣總統候選人拜會白宮國安會,也進入國務院與時任副國務卿的布林肯會面。 . 註:剛率團來華府參加台美經濟夥伴對話的陳正祺次長以及蕭美琴大使,在這張照片(https://pse.is/38habr)當中,背景的這棟艾森豪辦公大樓就是白宮國安會所在地。 . ▍對台灣及中國的態度 . 從最近以來他在外交議題上的發言來看,他認為: . (1)中國對美國帶來一系列挑戰,尤其在商業和經濟方面的作為已經嚴重影響到美國的利益。不過,他不認為要跟中國全面脫勾。 (2)支持台灣加入WHA,支持與台灣的貿易協議以及更緊密的經貿關係,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加國際組織。 (3)台美關係要放到比較傳統的途徑來看。也就是說,以中美關係為主軸,台美關係則是一直以來都在一中政策、戰略模糊的大框架底下。 . 另外,布林肯本身的專長是在歐洲,挑他當國務卿也很符合民主黨說的,要優先修補與盟友的關係。基本上就是符合各方預期的人選(原本就已是拜登的首席外交政策顧問)。 . ▍中美關係方面觀察重點 . (1)今年4月3日,布林肯及超過一百名前官員及學者發表聲明(https://pse.is/38p6yb),承認中國有責任「回答其對武漢肺炎反應的問題」,也同時呼籲美中合作對抗武漢肺炎。該聲明表示:「美國不需要在利益或價值上退讓,或者爲了就武漢肺炎問題上合作,而對中國對該危機的處置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 (2)今年七月,布林肯在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接受訪問(訪問稿:https://pse.is/38thzq),布林肯認為中國構成了「一系列新挑戰」,尤其中國的商業及經濟作爲讓現狀「實在難以爲繼」。 . (3)九月時在另一個發言場合(https://pse.is/38n57n),布林肯表示不追求和中國經濟全面脫勾(decouple),因為這樣是不切實際的作法。 . 綜上所述,布林肯認為和中國之間有合作的空間,且全面脫勾並不實際,但中國對美國已帶來許多的挑戰。 . 另外,布林肯和拜登團隊的人,通常會批評川普總統的第一階段貿易協定(Phase One Deal)並沒有解決中美貿易的「系統性問題」(畢竟最具體的部份也只有叫中國多買農產品)。只是,目前也還沒看出來拜登團隊的具體作法會是什麼,還需要時間觀察。 . ♦ 美國政策圈終究要面對一個根本的問題:中國如果就是不理你,沒有想要遵守各種國際貿易相關規定(例:智慧財產權保護),那美國該怎麼辦? . ▍台灣關係方面觀察重點 . 這裡可以參考一篇CBS的專訪(https://pse.is/38dsbx)。他認為台灣被排除在世界衛生組織之外是很遺憾的事,因為台灣處理疫情的經驗很好,而且也認為必須要推動台灣參與在國際組織當中。但被問到有沒有可能拜登和蔡總統通話,他回答:「Well, let's see what's happening in January.」 . 比較重要的是,他支持美國傳統一中政策及兩岸關係戰略模糊立場,且認為即使是在川普政府底下,和台灣的各種合作關係也沒有超過這個大框架。所以可以說他是贊同和台灣之間有許多的合作關係,但從各種文章和專訪當中也可以看出來,台美關係應該是會一如預期地轉向比較低調的模式,不會像川普政府時期一樣地高調。布林肯(以及許多政策圈友台人士都是類似看法)認為,傳統的處理方式才是對台灣比較好的,合作空間也比較大的。 . 所以簡單來說我們可以預期,像是高階官員公開見面會談、甚至是互訪的行動,有可能會減少一些,但美國整體對台政策框架是不會改變的。 . ♦ 在2017年薛瑞福(Randall Schriver)任職國防部助理部長時做了組織調整,把台灣事務拉出來到東亞事務底下,不再屬於中國事務底下。但目前國務院方面還沒有如此的調整。 . ▍台美貿易觀察重點 . 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事,就是在今年八月底,蔡總統宣布放寬美豬美牛進口規定時,布林肯曾推文(https://pse.is/39nt7x)表示:「台灣移除了這樣的貿易障礙對美國的農民及經濟都有很大的助益。和台灣之間加深經濟連結,也有助於支持我們共享的民主價值,以及對於區域和平穩定的共同承諾。」 究竟台美FTA的談判會不會啟動?經濟對話機制是否會繼續實行?(我們當然希望都會) . 🎬 同場加映,布林肯曾經表達過(https://pse.is/39z2g7):針對香港議題將會根據《香港人權民主法》(香港相關法案介紹:https://pse.is/NEQYV),很有可能會針對中共實行制裁。 . 接下來我們會找機會跟大家分析追縱相關人士的發言和立場。關鍵字和一些最相關的人清單和先前發言內容,可參考本站創辦人 #住海編 的整理:https://pse.is/389rc5(內含蘇利文以及佛洛諾伊的一些重要議題立場)。 . 關於新任國防部長佛洛諾伊,大家也可以參考這一篇 Formosan Enterprise Institute 的整理(https://pse.is/3965al),這裡我們擷取文中幾個關於佛洛諾伊的基本立場:(1)不可對美國軍事優勢過度自信,必須加強投入在新科技和制度改革。(2)美國須讓中國知道,台灣與南中國海事關美國核心利益,不可誤判。(3)美國須加強印太區域合作。 . . ✨ 贊助觀測站:https://ustaiwanwatch.soci.vip/   🎙 觀測站podcast:https://ustw-spiceup.soci.vip/

觀測站觀點分析

美國台灣觀測站的共同編輯和專家分析世界新聞大事對美國與台灣的衝擊。從地緣政治、國防安全、和選舉動態,到經濟、科技、與文藝趨勢,給您最新鮮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