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發之室》的波頓:如何從美中台關係看這本「抱怨之書」?】

7/6/2020

這陣子佔據許多新聞版面的波頓(John Bolton)新書,我們先前已經有報導和簡單分析。後來進一步和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合作,寫了一篇書評,把波頓這本書放到美中台關係當中來談,我們這為這也是一個不錯的機會,來認識美國的對外政策。   ➤ 轉角國際貼文:https://pse.is/R7J26 ➤ 全文:https://pse.is/RJGGE   波頓這本書的重要之處,就在於波頓本人的層級之高(國安顧問是總統的首席幕僚)且又是如此貼近川普總統、過去歷練之豐富,書本內容可以提供許多美國對外關係的第一手觀察。根據一份調查指出(https://pse.is/THLUZ),波頓的書是在近年幾本關於川普的爆料書當中,平均來說被認為是「可信度」最高的。不過,書中對川普的描述,可信度是一回事,在可讀性(娛樂性)、知識性以及其相關背景脈絡方面,仍有許多可以討論之處。   首先從寫作來看,本書在行文風格上過於瑣碎,再加上寫作方面缺少分析以及論說(這點來看實在是很可惜),龐雜的詳細記事對於一般讀者而言,恐怕一時難以消化。我們在文中舉了兩個例子,算是回憶錄在「分析」方面的高標作品。    我們先前就提到過,許多的媒體在談論《事發之室》時,都以「爆料」一詞形容書中內容,不過本站以及許多美國評論家皆對波頓所爆的料都不感到意外。這些內容包括川普的各種言行、對盟邦國家的不在乎,對於新疆集中營或香港議題的忽視,與中國領導人的互動方式,以及川普個人善變和難以預測的決策模式,常常和自己的團隊成員反目成仇等等。   長期觀察川普的行事和決策作風,川普在政治操作和外交談判場合上,皆貫穿著他在自己的暢銷書《交易的藝術》(The Art of Deal)中的商業談判原則。根據筆者的觀察與解讀,對川普而言,美國的政治外交事件皆為交易或談判,而川普身為美國總統,就是要用他的商業談判技巧,為美國在國際場合上談下以「美國優先」的合約,因此盟友關係和人權議題在談判桌上皆為籌碼。這種風格最大的好處是,對手不知道你的想法,最大的缺點則是,和盟友之間的互信基礎薄弱,很難形成國際上的反共同盟。   波頓所爆出的川普決策內幕,並不違反川普的行事作風,過去也已經有很多報導或者專書到這些事情,只是這次是由前「國安顧問」這個總統首席幕僚來再次證實。   本書的出版,在對外交政策的影響方面,波頓對川普的爆料,很可能會讓美國和盟邦之間彼此更加地難互相信任;不過,目前氣氛已經很明確,像是「要求中國多買農產品」這些事情以往可能會被視為消除中美貿易逆差的努力,但現在各種強調與中國交流的相關政策,對美國人民來說反而已經變成負面標籤(事實上,貿易戰開打以來,美國的農業受創很深,所以行政部門更需要想辦法叫中國趕快實現承諾,對行政團隊來說這是很重大的事)。   許多人們不再認為與中國交流愈多就愈有正面效果,更不認為與中國做生意就一定能發大財,這不管是對白宮的貿易談判團隊,或對中國的宣傳部門來說,可能都是相當傷腦筋的事。   ▌美中台關係變化   川普政府的確提出很多重大外交策略,尤其像是開始正視中國的競爭與潛在威脅,改寫了近三十年來美國的中國政策主軸「交往策略」(總算!對中國抱持著天真想法的人們,有許多已經醒過來了)。但因為川普本人太過於多變,同時國內仍然在辯論到底該怎麼對付中國,光是川普政府裡面的不同部門,就有很多不同派別立場,以致於美國很難說服其他國家一起加入抗衡中國的行列。 事實上,波頓指出來的各種小細節、對話,剛好就是目前為止川普政府對外政策的最佳寫照:「缺乏主軸以及實行政策的能力。」    那個,各位川粉讀者們可能會看到這裡就要開罵了,我們在文中有寫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理由,還有為什麼波頓代表的鷹派思想一直都是非主流。簡單來說,長期下來美國和中國之間的互動頻繁,經濟互賴程度也已經很深,所以要對付中國沒這麼容易。中國在某些方面來說是「金主」的概念。我們認為,川普的態度始終如一,波頓也是如此,他們都有自己所堅持的理由。(順道提醒一下某些幻想症讀者:這邊講的事情跟民主黨完全無關,跟左右意識型態也沒有關聯,不要等一下又有看不懂字的人來開砲說我們稱讚民主黨是聖人,然後我們問哪句話稱讚了民主黨又講不出來)    最後必須提醒兩個重點——    首先,分析美國對外政策時,除了國會之外,還要看整個團隊,尤其是負責相關事務的官僚人物的立場,而不只是看總統一個人。    第二,波頓的書中指出一個很重要的觀點:中美關係之間轉向競爭關係,是整個制度和體制層面的競爭,而這並不是一兩個貿易協定就可以解決的事。   還有我們過去一講再講的,政治人物們的分類並不是親中或者反中這麼簡單(可惜還是有很多人堅持二分法)。但就是因為中美關係的轉變背後有許多結構性因素,所以也不是短期內一兩個人事變動就會改變的方向。(再提醒一下每個人都有必要知道的:美國絕大多數的政策制定者,並不認為必須要打垮中共,而是在思考「如何」才能讓中共更開放。自由開放才是美國的最高利益,打垮中共並不是。)    在這位曾是「史上最挺台的國家安全顧問」波頓所帶來的政壇風波當中,提醒人們去注意到整個結構轉變,或許是我們從中學到最大的啟示。    ✨ 支持獨立內容,贊助觀測站:https://pse.is/MG557 【 收聽觀測站podcast】 ➤ SoundOn:https://pse.is/QSLXX ➤ Spotify:https://pse.is/RCQ2K ➤ Apple:https://pse.is/R2RXV ➤ Youtube:https://pse.is/QSM4H

觀測站觀點分析

美國台灣觀測站的共同編輯和專家分析世界新聞大事對美國與台灣的衝擊。從地緣政治、國防安全、和選舉動態,到經濟、科技、與文藝趨勢,給您最新鮮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