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選定副手:加州參議員賀錦麗Kamala Harris】

8/12/2020

是的,就在美國時間週二下午(台灣時間週三凌晨),拜登選定了他的競選搭檔:加州參議員賀錦麗(Kamala Harris)。   ▍誰是賀錦麗?   賀錦麗是她的中文名字,她今年55歲,是目前參議院當中唯一的黑人女性。她是印度裔和牙買加裔的後代,是美國第一位被主要政黨提名、出現在總統大選中的黑人女性。假設拜登當選,賀將成為史上第一位女性、黑人、亞裔的副總統。   她在2016年當選參議員,先前是加州的檢察總長,再之前是舊金山地區的檢察總長。在參選舊金山檢察長時取了中文名字賀錦麗,因為她和當地中華會館的僑領來往密切。2003年取了中文名字之後,也帶動了當地政治人物取中文名字的熱潮。(是的,美國地方的檢察官、法官很多都是民選的,這點很特別。關於近期抗爭行動與檢察官的議題,可參考這篇文章:https://pse.is/UJCGL)    我們查了一下,她過去在推特上沒有提到過台灣,國會紀錄上也沒有台灣相關法案,或許跟她在參院的資歷尚淺有關,一方面也是因為在加州,台灣議題一向不是重點。不過反正加州的選舉狀況以及華人的支持與否,對整體大選的影響甚小。   ▍中國議題立場   這應該是大家最關心的重點。我們可以大致上看到賀錦麗對中國議題的立場是這樣的:(1)認定中國偷竊美國的智慧財產權,不公平的貿易必須被改正,不過,#反對川普的貿易戰加關稅措施;(2)重視人權議題,聲援香港示威者,也多次提及中共當局對維吾爾族在新疆的政治及宗教迫害,認為美國應該要扮演道德領導者的角色,在全球推行人權議題。   儘管對中國有所批評,這裡重點來了:賀錦麗同時認為,美國在某些方面仍然必須要和中國合作,尤其是要面對氣候變遷,以及在北韓議題方面。從這方面來看,賀的立場跟最近民主黨策士們的投書文章或參與研討會的發言,非常類似。她和拜登在貿易戰的立場也很相像。(參考:「中美印象」這個計劃的整理,https://pse.is/U4HZ4;外交關係委員會CFR智庫的整理:https://pse.is/SLPB7)   正如我們一再強調的,要理解或分析美國外交政策走向,不能只看單一個人,而要看整個團隊。這邊也推薦本站創辦人的文章給大家參考:【拜登團隊的兩岸政策】https://pse.is/VE3ZK。   ▍拜登和賀錦麗   拜登的副總統搭檔受到各界矚目,原因是拜登年事已高(若當選,明年就職時將屆滿78歲,會是史上最老的就任總統),副總統的角色因此將更加吃重,不會只是單純備位。先前賀錦麗也曾參與民主黨的初選,但一直都沒辦法累積足夠的聲量,一直到在初選辯論時和拜登大吵,指責拜登在族群多元性方面的政策立場不佳,尤其拜登支持1990年代的刑法修正案(該法案讓少數族群更容易入獄),她的人氣才開始衝高。只是,最終賀錦麗還是在去年12月因為競選經費不足而退出總統初選,直到最近,她和拜登過去的這段競爭關係仍然常常被人提起(因為當時真的吵得很激烈)。賀過去在擔任檢察總長時,和拜登的小兒子波伊(Beau Biden)的關係很好,他當時是德拉瓦州的檢察總長,兩個人對於打擊大型銀行以及房價泡沫危機有共同興趣。   *先前本站創辦人的文章可以來回顧一下:【民主黨初選人對台灣的態度】https://pse.is/UMEUR   根據著名的美國政治分析網站FiveThirtyEight的文章(https://pse.is/USDR2),拜登長期的國會議員生涯中,他的投票立場是著名的「中間派」(也可以說他沒有特別的政治偏好,就是跟著主流走)。這會和賀錦麗的立場有些緊張關係,先前有些民主黨的批評聲音傳出對於賀錦麗在一些國內政策上的立場感到「太過於progressive」(NBC報導:https://pse.is/MS52P)。不過,這邊其實非常有趣,因為到底自由派立場的程度是高是低,都是滿相對的,也有一些民主黨人認為賀錦麗的立場「不夠progressive」。就我們看起來,賀錦麗在國內議題上的立場其實就是很標準的自由派立場:槍枝必須加強管制、支持婦女墮胎選擇權力、支持歐巴馬Affordable健保的方向(但總的來說,較支持私有的方案。「全民健保」在美國是票房毒藥)、支持社福擴張、支持網路中立性原則、支持LGBTQ族群。相比桑德斯等人,她應該算是自由派的平均值,沒有特別偏向哪方。另一篇同樣是FiveThirtyEight的文章指出(https://pse.is/USXC9),從賀錦麗在初選當中的表現看起來,她能否吸引到非裔選民的選票,目前是成疑的。   目前拜登陣營面臨最大的問題在於,必須要想辦法刺激自由派選民投票,畢竟拜登目前仍未召喚出足夠多的熱情支持選民,在先前幾次民調中顯示,目前表態支持拜登的選民當中,有超過六成以上是因為討厭川普而表示要選拜登;相對來看,川普的支持者比拜登的支持者還要熱情、忠實許多。   上面我們談到了賀在中國議題的立場,不過我們認為,事實上國內議題才會是大選的決勝點。國際議題和外交政策,對大選的影響有限,這在過去的選舉研究論文當中都已一再確認(也因此我們認為,目前川普政府對中國的各種強硬措施,不見得是很多人說的「選舉考量」,而是以蓬佩奧為首的主事者們真心覺得中國是威脅)。   如果想關注美國大選的話,大家接下來可以持續追縱的主要議題包括:族群多元性和歧視議題、軍警的角色、疫情的應對、紓困方案和振興方案,這些都是目前美國政壇最主要的爭點,想必也會是在之後的辯論會當中的重點。   ✨ 支持獨立內容,贊助觀測站:https://pse.is/MG557     🎙 收聽觀測站podcast:   ➤ SoundOn:https://pse.is/QSLXX ➤ Spotify:https://pse.is/RCQ2K ➤ Apple:https://pse.is/R2RXV ➤ Google:https://pse.is/U4JMN ➤ Youtube:https://pse.is/QSM4H

觀測站觀點分析

美國台灣觀測站的共同編輯和專家分析世界新聞大事對美國與台灣的衝擊。從地緣政治、國防安全、和選舉動態,到經濟、科技、與文藝趨勢,給您最新鮮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