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最新NDAA+100億軍援+美國官員來台常駐】
12/19/2022
年底了但是台美關係的重大消息還是一個接一個。上週最大新聞就是新年度的國防授權法(National Defense Authorization Act,NDAA)接連通過眾院和參院,即將簽署成為法案。這當中跟台灣最直接關聯的部份是有兩個,一個是超級大筆的軍援:未來5年(2027之前)最多將提供台灣100億美元軍援,另授權提供台灣20億美元「外國軍事融資」;另一個是將要優先把美國「超額防衛物資」提供給台灣:授權美國總統為台灣打造「區域應變軍備庫」(regional contingency stockpile),將武器彈藥儲存在台灣,同時賦予台灣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南翼與東南翼國家、特定主要非北約盟國(major non-NATO allies)及菲律賓同樣待遇,戰時將能優先取得美國「超額防衛物資」(也就是庫存物資的意思)。 這邊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地方,以上這幾項是具體的政策作為,要求行政部門執行,這是有拘束力的「法案」內容,並不是國會意見(sense of Congress)這樣子僅有參考的性質。在這份NDAA裡面的「國會意見」跟台灣最相關的部份是:呼籲行政部門盡速策劃讓台灣海軍參加2024年的環太平洋軍演,以提升戰備。我們看到有一些評論者把具有拘束力的法案內容跟呼籲性質的國會意見搞混了,然後講說國會的意見只要參考就好,這是對國會立法性質的一些誤解。 為什麼美國在此時想要提出這麼大一筆對台軍援?首先,根據雷根總統時期的政策備忘錄,美國對台提供的軍事援助和軍售都是根據中共的威脅程度而定的,到現在這個原則當然是繼續適用。而美國這樣直接提出軍援,我們認為是因為美國認為這些軍事準備的速度必須要加快、規模必須要加大,同時也的確是在用美國所認為必要的角度,來幫忙加快台灣在軍事上的準備程度。對台灣來說,這實在沒什麼不好的地方,因為各種軍事準備本來就是必須要加快,解放軍可不會等我們慢慢準備。這次不管是送錢、加速運送武器設備、直接在台灣建造儲備空間,都是台美雙方必須要共同合作的,也是台灣最近常常在提起的需要性,我們當然會覺得台美雙方強合作是非常必要的事情。 ▍官員長駐 另外,根據日經新聞的報導,拜登政府與國會考慮從明年秋季開始,派官員長駐台灣,包括在政府部門工作。目前有一些評論講說這是因為美國對台灣失望而派人來監督台灣政府,或者是想要派人來接管台灣,這更是不小的誤會。 其實像這類的計劃在美國就已經討論了很久。長期挺台的民主黨參議員馬基(Ed Markey)從2020年就開始推《台灣獎學金法》,草案當中就有提到要派遣政府官員至台灣,最長可以派駐台灣2年,第一年學中文,第2年在台灣的行政機關或立法院工作。這次在NDAA裡面也有放入這個建議事項,也就是說已經讓行政機關有十足的授權來做這件事。具體來說,這個計畫會由一個名叫西太平洋研究項目 The Western Pacific Fellowship Project 的 NPO組織主責,預計一年派10人。 事實上這個計劃絕無可能有什麼監管台灣的事情發生,因為一年也就只有十人,都是基層的事務官,而且法案的重點其實是美國方面要出錢來贊助計畫。這個計劃的主要目的就是讓美國人多了解台灣,如此而已。 這樣的計劃非常重要,因為可以促成台美雙方在基層官員方面的交流。這個政策背後的考量是,在華府跟美國學界有一個斷層,因為老一輩的中國通跟台灣通,在中國還未開放的時候,都在台灣待過(當時若要學習中國相關的事務,都必須要來台灣),但中國開放之後大家都去了中國,因此有一個世代的美國東亞專家,對台灣的接觸就不多,這個也可能導致對台的一些迷思或誤解。而現在台美之間的合作密切,因此美國方面就認為雙方必須要有更多的接觸與了解。 台灣方面一直都有推出獎學金(台灣學人)來吸引全世界的人才(包括學者或者官員)到台灣來做短期交流,而現在美國的作法則是固定選擇基層官員到台灣來學中文以及多了解台灣社會。讓這些官員在事業早期就有台灣經驗,對台灣產生好感,深入了解台灣社會,當然是非常好的事(從過去的經驗來看,甚至很多人會成為台灣的女婿或者媳婦)。大家不要想說基層官員沒影響力,10多年後人家有可能就是副國務卿(相當於我們的司長或者次長等級),參眾議員,印太小組幕僚長這類直接影響到對台決策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什麼樣的推論原因和結果,「美國想要直接接管台灣」這樣的論述,目前已出現在中共的官網上面(例:中評社。然後大家同時要注意,中評社在我們的媒體上面常常說它是「港媒」,但其實它絕非單純的「港媒」,從它的出資結構和人員來看,它就是道地的中國官媒,甚至中國的搜尋網站以及相關單位的網站上都直接紀錄它是官媒),我們要特別小心這類訊息的洗版。 ▍小結 這邊又要來講一下我們常常重複的事情,希望讀者們能夠理解。台美關係這幾年就是不斷地穩健交流、持續升溫,我們不需要妄自菲薄、或者過度焦慮。任何人講說美國要接管台灣、美國不信任台灣之類的,都是過度的解讀。各項台美之間的交流案,我們一向都認為是多多益善。雙方更多的交流和理解,未來的合作就會更緊密。 每個國家的外交政策首要考量當然就是為了自己國家的國家利益,這是不變的道理;而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去了解現在國際局勢的趨勢、別國的利益是什麼、以及有沒有什麼雙方共同的利益所在,然後找到最適合雙方的合作方式。台灣和美國之間一向都是密切的合作,未來也會持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