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治人物直接對美國智庫學者宣戰

6/7/2023

【台灣政治人物對美國智庫學者開嗆】 觀測站真的是目瞪口呆。正在日本訪問的台灣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接受媒體訪問時,向美國智庫學者葛來儀(Bonnie Glasser)開嗆:「妳不要扯我的名字,誰理妳啊!妳覺得妳有多重要啊?」 前情提要: 5/25 日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邀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研究主任葛來儀等多位台灣和中國事務專家,談論台灣議題。 在討論會上面,葛來儀針對「北京比較支持哪一位台灣的總統候選人」這個議題發言表示,她推測北京會比較支持柯文哲,因為對侯友宜不熟、而且他是本土台灣人,而北京方面已經透過雙城論壇這類的活動跟柯文哲有互動與認識的經驗。 柯文哲說:葛來儀所表達的意思是她最支持我,因為我是所有候選人當中,最能跟美、中雙方溝通的人。 葛來儀說:胡說八道,柯文哲一直曲解我的說法。他不誠實。(Ko is dishonest) 柯文哲在日本訪問時再度提到:葛來儀想要抹紅我,但她說對了,在台灣政治人物,對中國人的標準來看,柯文哲是最可靠的。 葛來儀在推特上回應:不是。可以請KP不要再提到我嗎? 柯文哲:你不要扯我名字誰理你?她以為自己多重要? WOW。只能說WOW。 問題點 1:葛來儀表示北京可能較支持柯文哲,隨後柯超譯為葛來儀最支持自己。 問題點 2:柯文哲認為葛來儀是在「抹紅」自己,但又說中國人認為自己最可靠。(其實,別人認為北京有沒有支持自己,跟自己有沒有偏北京,這應該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一面說別人抹紅,一面又一直講說自己最能和中國溝通,到底想表達的是…?) 問題點 3:從來沒有一位想要選總統的政治人物會直接跟美國智庫學者開嗆,而且葛來儀幾乎可以說是兩岸事務最重要、聲量最高,也是鑽研最久的專家,更是台灣媒體最常引用的美國智庫專家之一。 葛來儀的許多看法,我們不一定要認同,美國智庫學者的看法,我們當然也不需要全部相信。然而,沒有人會去懷疑葛來儀在美國政策界檯面上與私底下的影響力。多年來台灣的政治人物來來去去,但國際媒體要報導中國或台灣事務,專訪首選專家一定是葛來儀。美中關係即時發生了什麼大事,許多專家也會第一時間看看葛來儀有什麼評論做參考。 附帶一提,葛來儀曾在2022年被美國媒體評選為華府智庫圈當中,「外交事務領域」最具影響力的人之一,該領域只有41人入選。其中專門鑽研美中台關係或兩岸關係的學者或記者不超過三位。說她是最重要的學者(可以把「之一」拿掉)絕不為過。 話說回來,到底北京比較支持侯友宜還是柯文哲,這問題目前很難回答,因為中共還沒有「針對總統大選」啟動大規模資訊戰(平常的資訊戰一直都很密集),還看不出中共的意向,因此這個主題在智庫被討論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我們現在看到柯文哲多次超譯學者說法,並做出直接宣戰的行為,這會得罪的,絕不只是葛來儀一個人而已…. 如果之後用他一貫的「亞斯伯格式失言」的說法作為理由,我們也不認為美國方面會買單。 柯文哲直接開嗆的態度,將讓他難以獲得信任,更不用說在實質的立場,柯文哲之前的各種發言,包括提及中國是警察、台灣是流氓,美國給台灣武器去鬧事,或批評軍購都沒用的言論,都是基於不當的推論與態度質疑美國。此外大家想想看,一位會直接開嗆美國智庫的人,要如何與美國官方好好溝通? 這邊要提醒一下,正如上報主筆李濠仲說的,人民選總統也是在選出能代表我國的首席外交官。候選人們頻頻出訪,目的也是為了證明自己有能力與其他國家維持好的關係。候選人平常的發言和主張都是長期累積,互信也不會忽然出現。我們當然不需要對他國智庫的主張或言論照單全收,但如果對哪些發言或主張不滿意,要做的事情應該是想辦法去說服對方、擴大交友圈(政府外交人員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這個,還有政黨本身以及無數的民間社團平常也都在做)。像柯文哲直接開嗆的行為,說出口後是很難去彌補的。這是一場可怕的外交災難。

觀測站觀點分析

美國台灣觀測站的共同編輯和專家分析世界新聞大事對美國與台灣的衝擊。從地緣政治、國防安全、和選舉動態,到經濟、科技、與文藝趨勢,給您最新鮮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