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賴清德副總統出訪及過境美國行程
8/18/2023
【評賴清德副總統過境美國與總統候選人外交政策主張】 賴清德副總統(aka 威廉賴)出訪行程結束,相比三年多前就任副總統前的華府遊記(請參考觀測站的 #平民威廉賴遊記),這次以外交特使身份出訪低調許多。與此同時,最近國際媒體因為賴副總統的出訪而讓台灣議題成為報導焦點,Bloomberg 彭博社也發表賴清德專訪,以下我們就為大家整理媒體上最常被問的問題,以及觀測站成員的回應。 許多人提問,賴副總統行程低調,是否是因為美方不信任台灣,或者美方親中?例如,為什麼是由AIT執行理事藍鶯(Ingrid Larson)接機而不是AIT主席羅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為什麼都沒有行政官員去會面?賴副這趟行程代表了什麼意義,達成什麼目標? 觀測站認為,這次的行程和先前蔡總統的幾次出訪以及過境相比,確實是比較低調,但仍然符合外交慣例,例如美國向來就不會派現任行政官員去與我方領導人會面,此為美國長期一貫的政策。至於接機人選是由於 AIT 主席羅森柏格家人結婚,而不便接機(我們總不可能請她家人婚期改期吧…),也不可能為了接機而請賴副行程改期。再說,羅森柏格主席也以親自發文表示會去舊金山和賴副總統會面,隨後也確實在舊金山於賴碰面。我們認為接機人選並非參訪重點,也不需過多由此解讀台美關係,更值得我們聚焦的是接下來的外交行程。 在過境過程中,蔡總統先前成功立下的慣例,這次也是有維持,例如賴副總統參加的僑宴可以全程公開與媒體直播(這是到最近幾年才有的事,以往都是不公開的),也解釋了美國並未貶低賴副出訪。至於全程低調、不安排太多的公開行程,可能有幾個原因。 第一,選舉近了,美方透過 AIT 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已經表達的非常清楚,美國不會在台灣大選中選邊站,由於賴副總統同時也是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因此美方也會避免讓人以此次訪問作文章稱美方支持賴清德。 第二,低調的外交行程其實是顯現美方與台灣展現出高度合作,共同控管台海衝突風險。現在美方正嘗試與中國建立溝通管道,尤其是軍事上的溝通管道,以降低誤判的可能性,這是美方當前的外交工作重心(也是美國許多盟友已經清楚表達的目標),台灣方面展現出高度合作手腕,一起聯手不讓中國有籍口和炒作空間,這不只是符合美方利益,更可以再次推進台美互信。當然,中國不意外地宣布軍演並發表戰狼外交論述,再次向國際顯示無論台灣怎麼做,中國皆會有意見,而對台灣民眾而言,或許就如同「破土」主編丘琦欣所稱的「背景雜音」。 第三,賴副總統行程雖然低調,但同一時間還搭配了彭博社的專訪,專訪中他強調自己的國際外交路線承接蔡英文總統路線,而且宣告「沒有台灣獨立的框架」,等於是用很鮮明的語言宣告自己將會是一個穩定的、可預期的、可信任的領導者。 事實上,賴副總統過往言行,並未超出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的立場(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現在的名字叫中華民國,未來的走向要由台灣全體住民共同決定),但是被定位成「台獨」。我們認為這是個誤導性標籤,因為從中共角度而言,不統即獨,泛藍政黨若不推進統一也是台獨;再說,「台灣已經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現在的名字叫中華民國」這個立場在歷來的民調中已經穩定地獲得七成到八成民眾支持。 「台獨」可能源自於賴副總統過去稱自己為「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而該稱號的意義為承認中華民國框架的現實,之後再進一步去推進其他改變。如果相對於務實來看,「不務實」推測是立刻宣布改國號等。而在國際社會上,有不少聲音認為賴副總統要「推動法理台獨」、或者認為賴可能隨時會宣告法理台獨,導致中國會立刻動武,影響全球經濟,美國也必須要花費龐大成本阻止中國控制台灣,因此不少外國決策者皆認為要「控制台獨言論」。不論該解讀是否公允,國際社會的現實就是如此,因此若賴副總統欲獲取國際信任、說服美方維持高度友台態度,調整論述並透過國際媒體傳達自然是有必要的。過去我們曾經形容台美關係經常是退一步進兩步,而我們認為這也很適合拿來形容這篇彭博社專訪對民進黨的意義。 總體而言,觀測站認為這趟低調的外交出訪,向世界表示台美當前的高度合作狀態,以及共同控管台海衝突可能性,而搭配彭博社專訪(而且是專刊特集形式),是讓賴副總統展現在國際外交路線上繼承蔡英文總統路線(而這是國際媒體都高度讚揚的)。從結果來看,從上次賴副總統在華爾街日報的投書,再觀察這次美國智庫圈的反應、以及國際媒體的報導方向,這個專訪和整個出訪行程是成功的。 當然,台灣內部泛綠陣營內有許多聲音不滿意這種表態,畢竟很多人質疑中華民國這個「框架」的正當性。不過賴副總統從草根出身,讓他比蔡英文總統有更多的底氣去鞏固深綠堅定支持者,也有更多空間「往中間靠攏」。選舉就是票多的贏(這是千真萬確),所有的選舉研究理論都指出,大選就是要往中間選民靠攏,因此這樣論述目的當然是非常顯而易見,且效果絕對是正向的。 本篇後段聚焦當前台灣總統大選的兩岸關係與外交政策主張。 所謂兩岸關係與外交政策的具體主張,不外乎就是:對於國家主權的態度,認定中國(中共政權)的屬性,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定位,如何處理與中國的交流(包括經貿交流、以及面對中國的武力威脅)。 目前為止,僅有賴副總統公開表態「台灣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而該論述在這篇彭博社專訪中也再次出現。而其他位候選人都選用模糊方式處理兩岸關係,認為台灣不應該講中國不喜歡的話,然而這趟出訪最有趣的事情莫過於中國方面的反應,也值得讓我們深思該如何面對中國。中國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於 17日的一場研討會上公開表示,戰爭與和平不是簡單的問題,不是輕易就動手了,而是有原則界線,若走進「台灣法理獨立」,就是過了紅線。但事實上,過去台灣一有外交行動,即使是正常外交慣例,中國亦會稱台灣超過紅線,而若比對過往言行,可以說該紅線往後退了許多。 據此,觀測站認為對自己國家主權定位必須有一定的堅持,「台灣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只是最基本的,我們並非是要不負責任地絲毫不顧中國反應,但若過度因中國態度而不敢表態,那又何來捍衛中華民國?別忘了,在國際輿論與話語權的抗衡上,當你不說話,他國論述便會將你的論述蓋過,而外交最難也是最有趣的,就是如何拿捏保持自身國家尊嚴,同時控制可能威脅。 我們認為這是目前另兩位候選人在外交論述上必須要面對的重大議題。目前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表態捍衛中華民國,但並未有提出具體作法,也暫時沒辦法處理中國提出來的九二共識即是推動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直接拒絕國民黨九二共識的事實。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的兩岸政策也未有太多具體論述,比較具體的主張呈現在2019年6月中評社的專訪(中評重磅專訪:柯文哲兩岸論述全文),比較新的主張則是重啟服貿與貨貿。現在有非常多國內外記者不斷詢問兩位候選人的具體主張,我們相信兩位候選人極少與外媒接觸必定有其考量,但我們也再次呼籲,對自己國家主權定位必須有一定的堅持。 如果長期追縱觀測站的朋友們大概會知道,我們從2019年初開始就大力地支持蔡總統強力回擊習近平的表態,即:拒絕一中原則、拒絕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並且一再地向國際社會強調,台灣並不隸屬於、也不曾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認為,即使細部的政策會有很多不同,但這些基本的態度應該是必須的,當然如何述說、表態方式也相當重要,將影響台美與中台關係,而這又是另一門藝術以及另一篇長文了。 最近有些帳號來觀測站專頁上留言謾罵,稱觀測站為黨的側翼、為特定政黨宣傳。我們只想說,觀測站從來不害怕對重大政治議題表態,也從來不覺「中立」是美德,重要的是清楚說明立場背後的邏輯與推論。觀測站認為,面對中國擴張與野心,一致對外是很重要的(先前一直提到,美國兩大黨即使平常一直吵架,但總是可以一致對外)。爭取美國支持以及國際社會信任,並不是哪一個黨的專利,而是每一個想要爭取總統大位的政黨及候選人都應想辦法達成的工作。我們想要提醒大家,正如我們的書《為什麼我們要在意美國》提到的,台灣有自己的主動性、能動性,在大國博奕當中,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路。現在的選擇就是很清楚,在美國與中國的戰略競爭當中,就是民主與威權的價值之爭。 追求民主的價值、保護我們的政治體制,爭取和鞏固民主同盟,是我們的共同目標。
US Taiwan Watch - Commentary and Analysis
Our team of editors and experts comment on the latest and most important events in the world and how they affect US-Taiwan relations. From geopolitics, security, and elections, to business, technology, and culture, this is where to find the freshest 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