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選完美國還挺不挺台啦】

11/10/2018

距離美國期中選舉已經三天,儘管票已經開完,但不管是在參眾兩院都還有一些懸而未決的席次,其中有一些和各州制訂的選舉法令有關,像是必須過絕對多數,投票結果逼近重新計票標準等;也有一些是候選人不承認敗選XD,完整結果可能還要再一週才有辦法塵埃落定。無論如何,截至目前為止,共和黨在參議院多拿了2席,來到51席(民主黨則是46席);民主黨在眾議院贏回30席,來到225席(共和黨則是198席)。   然而,對大多數台灣人來說,比較兩院席次增減大概不是什麼太有興趣的事,大家心中比較想知道的其實很簡單:「到底選舉結果對美國對台灣的支持有沒有影響」?這個問題聽起來問得莽撞籠統,但卻直截了當地反映出夾在兩強對抗之中,缺乏主導權小國的真實心聲。   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了解到,目前美國的對台方針其實是包在一個更大的印太戰略之下,而印太戰略主要鎖定的目標,其實就是中國。也就是說,美中關係的發展將某種程度地牽動美國的對台策略,而選後結果對美國對中政策的影響,就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那麼有哪些因素會左右美國對中國的政策呢?我們大概可以粗略分出:白宮、國務院、國會、盟友支持,以及中國態度等變數。其中,會受到此次期中選舉直接以及間接影響的只有前三者。   ✦ 白宮   從前陣子副總統彭斯在華府智庫「哈德遜研究所」的談話,毫不客氣地指出中國過去以來的經濟大幅成長其實都是其使用不當方式得利於美國,以及中國為追求軍事以及專制的擴張主義對世界秩序的破壞與對其人民的壓迫,可以看出白宮自5月批評中國「歐威爾式的胡扯」之後,對中國的指控和抨擊是愈發嚴厲。   而川普在選後隔日記者會上的談會中也暗指,在美國對中施行貿易制裁以及其他相關強硬措施之後,中國所謂的「中國製造2025」計畫已經泡湯了。川普表示:「我覺得中國2025計畫非常羞辱人,說要在2025在經濟上稱霸全球,我跟你說,這不可能發生」。   這個月底川普預計和習近平在G20會面,目前雙方都釋出正面態度,外界預估川普會可能會和習達成某些協議以作為貿易戰的成績單。不過,這一陣子以來相信大家也都摸清楚了川普的談判風格:為達目的,他可以沒有底線,可以翻臉跟翻書一樣快,只要他拿到他想要的。至於川普想要什麼?他的競選標語早已告訴你了,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美國制霸。只要中國不更改當前追求擴張的路線,川普就不可能停手。   #據說現在又有中國標準2035 #確定還要這樣玩嗎   ✦ 國務院   身為國務院之長的國務卿蓬佩奧,在他擔任堪薩斯眾議員時,任內就曾聯署過5項與台灣議題有關的法案,關注議題包括台灣的國際地位及防禦,包括支持台灣取得國際民航組織(ICAO)觀察員身份的法案,其本身對台灣議題就有相當程度了解。   相較於前一任國務卿蒂勒森與川普的多所齟齬,蓬佩奧多能貫徹白宮交付下來的外交策略,甚至在9月接受福斯新聞採訪時說:「那些不支持和幫助川普總統的官員們,應該找點別的事情去做」。只要川普喊打,蓬佩奧絕對是跟進一起打。   至於在台灣議題方面,蓬佩奧向來表達堅定支持的立場。今天(當地時間9日)美中在華府舉行第二輪美中外交安全對話,他就當中共政治局委員和外事主管楊潔篪的面說了:「談到我們與民主的台灣的牢固關係,我強調,美國的立場沒有變,但是我們也關注到中國加大行動,強迫別人,限制台灣的國際空間。」   更不用說川普在10月提名了退役空軍准將史迪威出任國務院亞太事務助理國務卿——國務院裡面和中國、台灣,以及東亞太平洋地區相關的最重要職務。相對於傳統國務院外交官對中國的溫和態度,史迪威被認為是所謂的鷹派,和目前的國安顧問波頓、國務卿蓬佩奧一樣,對中國可能採取強硬態度。   #這個提名根本是派來清掃門戶的   ✦ 國會   這次選舉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美國國會的構成。如今民主黨執掌了眾議院,勢必會對川普推動欲推行的政策有所制肘,但在參議院擁有強勢多數的共和黨,因為擁有大法官(川普任內已成功任命兩名大法官)和重要行政官員和大使的任命權,加上普遍認為此次共和黨在參院的勝利使得黨內權力更向川普靠攏(一些反川普的都落選了),可以說參院制衡的籌碼還略大一些。   而原本以為民主黨重奪眾院之後,可以幫川普對中貿易戰踩剎車的人,在了解目前可望成為眾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的背景後,現在大概都要哭了。現年78歲的民主黨領袖佩洛西,長年關心中國人權、民主和法治問題,1991年就敢到天安門前舉白布條抗議。中國流亡商人郭文貴還爆料,六四事件時佩洛西多次被中國公安逮捕,有一次還被粗暴地關在廁所旁邊。   後來,佩洛西就提出了《美中法》(United States-China Act of 1991),規定若是中國不改善人權狀況,就不該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該法案當年甚至已經通過參眾兩院,是被老布希否決才無法成案。同時,佩洛西至今日為止,也總共聯署了27項的台灣相關法案。要說她反中挺台,也不算過分。   #誰當年把佩洛西關廁所的 #祖國被你害慘了   當然,我們都知道這次共和黨迎來了88年以來最大的退休潮,其中不少長年挺台的議員就這樣離我們而去。根據FAPA的統計,選後眾議院「國會台灣連線」成員由170位降至137位,參議院則是由26位降至24位。其中,眾議院離開的33位議員中,有12位是在這次選舉中落選的。   如果把過去兩屆國會支持(含提案、連署)針對台灣議題法案的前20名議員列出來,其中就有5位這次要離開;而若是調出過去歷屆以來,平均每屆支持(提案、連署)針對台灣議題法案的前20名,更是有7位議員的折損。   不過也不用太過悲觀,雖然少了幾個長期相伴的老朋友,國會挺台聲量還是很穩固的:   民主黨重量級挺台議員安格爾(Eliot Engel)、席瑞斯(Albio Sires)、薛曼(Brad Sherman)、布朗(Sherrod Brown)都順利連任;和本站吉祥物賈德納(Cory Gardner)一起提出《台北法》的民主黨友台議員梅南德茲(Robert Menendez)也在此次選舉中獲得連任;長期對中砲火猛烈的德州共和黨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在面對募集史上參議員最高競選經費7000萬美元的歐洛克(Beto O'Rourke),依然驚險取勝;和本站另一位吉祥物魯比歐(Marco Rubio)同為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ECC)共同主席的史密斯(Chris Smith),在他的紐澤西州第四選區高票輕鬆連任;本屆提出幫助台灣加入世界衛生組織法案,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亞太小組主席的共和黨議員約霍(Ted Yoho),以57%比42%當選;本屆提出《台灣旅行法》這個重量級法案,共和黨俄亥俄州眾議員夏波(Steve Chabot),也順利第12次當選連任。   而且,目前外傳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將由紐約州的民主黨眾議員安格爾(Eliot Engel)接任,在參議院方面,則可能由愛達荷州的共和黨參議員瑞胥(James Risch)出任。雖然安格爾是民主黨員,但他可是超級重量級的友台議員,截至目前為止有47個台灣相關法案連署。由於台灣相關法案在美國國會屬外國事務,所以外交委員會主席對台議題越支持,法案就越容易進入排程在委員會中討論。   總的來說,儘管選後民主黨掌握了眾議院,但並不代表國會的挺台聲量會因政黨而有所削弱,相反的,在美中對抗全面升級的態勢中,時常可以看到民主黨走了更強勢的路線(卯起來狂打中興啊~),這在美國對台的策略上都有推波助瀾的效果。加上本站吉祥物魯比歐(Marco Rubio)、賈德納(Cory Gardner)和挺台大將康納利(Gerry Connolly)、薛曼(Brad Sherman)、殷霍夫(James Inhofe)都還在國會活蹦亂跳,下一屆(116屆)國會還是值得期待啊!   #民主黨跳上車後 #可能狂踩油門啊 #老司機失控

觀測站觀點分析

美國台灣觀測站的共同編輯和專家分析世界新聞大事對美國與台灣的衝擊。從地緣政治、國防安全、和選舉動態,到經濟、科技、與文藝趨勢,給您最新鮮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