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法通過參院院會:什麼是「無異議」?】

10/30/2019

美國時間10月29日,《台北法》以「無異議同意」的方式通過了參院院會!(更新:10/30,眾院外委會通過!) 📌《台北法》進度條: 眾院提案✅、參院提案✅ > 眾院外委會✅、參院外委會✅ > 眾議院院會☑️ 、 參議院院會✅ > 兩院協調版本☑️ > 總統簽署☑️ 無異議(unanimous consent)是美國參議院「院會」的一項議事規則,國會議員可就一項提案要求以「無異議」方式來跳過審查與表決的程序,直接提請議長裁決通過該法案;假設有任何一位議員反對,則該案就不成立,退回到院會等待排案審議。 如果一項法案或決議案已獲得兩大黨的共識,這時候兩大黨的黨團,會打電話給每一位議員徵詢意見,這個非正式的行為叫做熱線諮詢(hot line),諮詢完確定沒有人反對,該提案議員就可提出無異議同意的要求,而議長(參院多數黨領袖)就會裁示通過。 這個方式可以跳過排案的程序(等待審議的案子很多),優先處理已達成共識的那些法案;但只要有「任何一位」議員反對就無法使用這個方式。 先前《台灣旅行法》在參院就是用這種方式通過的,由提案人盧比歐(Marco Rubio)提請使用無異議同意的方式通過院會。在當時其實是天時地利人和各種因素加在一起,尤其是正值習近平廢除任期限制的時候,等於是臨門一腳地「助攻」,排除了原本還有一些議員心中對挺台灣動作的疑慮。 在這邊我們也要澄清一下人們對美國國會的一些迷思。有些人有疑問說,台灣相關法案的連署人數也沒有很多啊!怎麼會說台美關係很好呢? 事實上,對於這些以「通過」為目的的法案,連署人數一直都不是重點,只要有人提案有人連署,法案可以繼續前進就可以了,重點是能不能獲得外委會的同意,以及出委員會之後的排審時間。從《台灣旅行法》到這次的《台北法》,都是用無異議同意的方式來通過院會,可見目前台灣議題在國會議員們之間,尤其是兩大黨之間,獲得的共識是非常高的。 另外還有一種法案並不是以通過為目的,而是提出強烈的文字內容,以傳達訊息為主要目的,但國會中大家都知道提案中要求的作法不可能真正實行,所以也不會拿到各委員會去審議,這類法案通常就會用衝高連署人數的方式來「刷存在感」。 《台灣旅行法》最原始的版本其實就是屬於這類,最先是由FAPA成員們與國會議員共同協調與起草。後來經過各方遊說國會議員之後,提案人同意改寫內容變成可以交付審議的版本。 《台北法》的內容其實也是屬於比較軟性的,國會很清楚在外交上的具體作為仍是以行政部門方面為主;但國會的立法仍然非常重要,因為提供重要的法源依據,而且也是對行政部門提供一個最起碼該做事情的底線清單。 眾院版台北法說明: https://pse.is/LJPG2。

觀測站觀點分析

美國台灣觀測站的共同編輯和專家分析世界新聞大事對美國與台灣的衝擊。從地緣政治、國防安全、和選舉動態,到經濟、科技、與文藝趨勢,給您最新鮮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