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

11/24/2021

第2屆「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在台灣時間11月23日舉行,台美雙方的主談人是:經濟部王美花部長、 科技部吳政忠部長,以及美國國務院主管經濟成長、能源及環境的次卿費南德茲(Jose W. Fernandez)。 這次會議主要討論的事項有4大項:加強供應鏈韌性、應對違反國貿規則的經濟脅迫、數位經濟與5G網路安全,以及科學與技術合作。 去年第一屆的經濟繁榮夥伴對話是在11月20日舉行,當時雙方主談人是:美國國務院主管經濟成長、能源與環境次卿柯拉克(Keith Krach),他同時也是這個對話的主要發起人,而且當時才剛在九月時訪問台灣。台灣方面派出的是經濟部次長陳正祺(就是被說很像胡迪的那位次長)。美國方面同行的還有國務院東亞助卿史達偉(David R. Stilwell),台灣的經濟部長王美花、行政院政務委員鄧振中及相關部會官員由台北視訊加入。 今年也是由於疫情的關係,分成兩地,部份的官員在現場,另一半則是視訊連線。根據官方釋出的照片,我們的戰貓蕭大使、駐美代表處的經濟組組長和科技組組長都在現場。去年美方是選在一個飯店舉行,東亞助卿史達偉還騎著單車到會場;今年美方的場地是在AIT,美國在台協會的總部(行政區位於維吉尼亞州,不過距離DC市中心大概就只是過個橋的距離)。 今年十月份的時候就已經有公開的消息指出,蕭大使前往國務院會晤費南德茲次卿,可見台美雙邊在經濟上的合作是持續在進行的。 我們很高興看到這樣子的對話機制繼續進行,沒有因為換黨執政而中斷。這可以顯示,「很有可能」這樣的對話機制已經成為國務院下對台灣的「常設」對話機制。 其實,這個對話機制產生的背景,就是在川普時期的貿易代表萊特海澤(Robert Lighthizer)不願意開啟和台灣的經貿談判,即使國務院和國會議員們一直催促。行政部門因此想出一個辦法就是另立一個經濟合作的機制。 先前我們舉辦講座的時候,前駐美代表處政治組組長趙怡翔指出,台美雙方在去年九月之後啟動了很多項的經貿談判,除了這個經濟繁榮夥伴對話之外,還恢復了中斷多年的TIFA(台美投資協議)談判,這些事情都發生在去年八月底台灣宣布開放進口美國豬肉之後。 ▍延伸閱讀 【萊豬進口是原則問題,不是賺錢利益的問題】 https://reurl.cc/43DAmX。 那麼我們可以思考的是,台灣方面花了很大的功夫,也在宣布開放進口豬肉這項利多之後,成功地取得美國行政部門和國會的大力支持,要來復談台美FTA。如果我們現在自己斷了這條路,以後還有機會再把這扇門打開嗎? ✨ 購買觀測站新書:https://linktr.ee/us.taiwan.watch。 ✨ 小額支持觀測站:http://pros.si/ufjkk。

觀測站觀點分析

美國台灣觀測站的共同編輯和專家分析世界新聞大事對美國與台灣的衝擊。從地緣政治、國防安全、和選舉動態,到經濟、科技、與文藝趨勢,給您最新鮮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