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貝爾到底講了什麼?(很多重要的內容!)】
7/9/2021
這幾天台灣不少人都在討論美國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在參與由Asia Society所舉辦的一場論壇中的發言,即「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我們認為,坎貝爾所言和美方對台一向以來的政策立場相符,許多對此番言論感到詫異者或許是因為不熟悉美方立場所致。我們之前發的文章中,對於這點有非常詳盡的解釋,大家可以點閱參考一下。簡單來說,美國一直以來對台灣的「主權」(sovereignty)不做表態,說「不支持」台獨並不等於「反對」台獨,僅僅是因為美國「不能」做任何對台灣主權的表態,如此而已。 ➤ 美方對台立場:https://reurl.cc/R027yn ➤ 論壇影片:https://youtu.be/on5brIIInrI 回到這場坎貝爾出席的論壇。我們發現在台灣的輿論討論中,似乎沒什麼人在關注整場會議中坎貝爾還說了哪些其他的話,幾乎都只聚焦在他說不支持台獨這點。但老實說,小編認為他講的其他的話才是爆點十足的宣言,比起重申不支持台獨這種美國數十年來的老政策,這個更值得大家關注。 坎貝爾的正式官銜為「Deputy Assistant to the President and Coordinator for Indo-Pacific Affairs on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我們可以簡稱他為「印太事務協調官」,是屬於白宮國安會的成員,主管所有的印太事務。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職位以前並不存在,在拜登政府上台後,因應美中關係以及亞洲事務佔據愈來愈重要的角色,這個職位才新創出來的。新職位有新氣象。果然他也在今年的5月26日參加一場由史丹佛大學亞太研究中心舉辦的視訊會議中,說出了「美國對中接觸政策的日子已經走到盡頭,之後將採取主要是競爭的對中政策」的驚人發言,等於親手終結掉這三十年來美國政策圈主流的engagement policy(當然,我們要感謝川普政府底下有許多人直接挑戰了這個長期的典範)。 同樣的,這次Asia Society舉辦的論壇中,美中關係仍是話題焦點。在講到香港議題時,坎貝爾表示國際社會已明確表達了對香港鎮壓的「不滿」(dissatisfaction),部分原因是他們「明顯感覺到」(a clear sense)中國用香港事件在試水溫,以此評估國際未來可能對台灣的反應。他又說「美國已經向台海發出『嚇阻』的清楚訊息」(clear message of deterrence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任何中方對台灣採取的舉動都會是「災難性的」(catastrophic)。 坎貝爾的發言,剛好落在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在一場東京募款餐會上的震撼性發言後一天。麻生太郎會中說道,若台灣遭到中國侵略,將會對日本造成「存亡危機事態」(survival-threatening situation),而使日本得以合理化出兵協防台灣。雖然日本政府後來澄清該發言只是麻生的個人意見,日本並未改變其對中的外交政策,但這是日本方面近數十年來對中共侵台做出最強烈的發言。 與之相比,坎貝爾以白宮國安會印太協調官出席論壇所講的那番話,雖然仍不出美國「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的框架,但明顯可以感受其態度程度上的落差。從1979年《台灣關係法》中所使用的「嚴重關切」(grave concern),到今天坎貝爾所說中方的舉動將會是「災難性的」(catastrophic),這之中的差距和轉變,更值得大家好好注意。 最重要之處在於,今年以來我們看到美國不斷嘗試將台海事務「國際化」,美國和日本、和南韓、和歐盟大國之間,都發表了共同聲明來關注台海。而坎貝爾在這場座談當中也提到:【美國對台海和平穩定有極重大的利益,而這樣的立場不只有美國,其他幾個國家也採取同一立場,並特別提及日本與英國。】這個發言等於是再次宣告「台海議題國際化」就是美國印太政策的重要一環。 最後我們要來補充一下賴怡忠老師的說法。他認為,坎貝爾那句不支持台獨的發言,很明顯地是在對中國喊話,是為了幫助中國理解美國的意圖,以避免中國誤判。我們或許會對「不支持台獨」的言論感到不開心,但要知道的是這就是美國長期的政策立場,一直都沒有改變,而美國現在最關心的就是如何處理、應對與中國的競爭態勢。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認為,這整場會議講的話,遠遠比目前媒體上面看到的台獨這句話,都還要重要得多。 ✨ 觀測站傳送門:https://linktr.ee/us.taiwan.watch。 ✨ 小額支持觀測站:http://pros.si/ufjk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