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科技戰繼續升級】

10/12/2022

美國政府於上周五(10月7日)宣布一系列的新法規,加強管制美國高科技業對中國出口半導體技術、元件與設備。根據政府官員受訪表示,其目的是要阻止中國取得製造先進晶片不可或缺的關鍵技術與設備。 這次美國提出的政策主要依據的法律基礎是「外國直接產品規則」(Foreign Direct Product Rule, FDPR),這個法規主要規定:如果產品生產過程中使用到美國的技術,美國政府有權力禁止販售,就算產品是在美國境外生產也一樣適用規範。 最新法規內容包括限制用於人工智慧(AI)與超級電腦運算等類型的晶片出口,還將緊縮向中國企業出售半導體製造設備的規定。 新規生效後,美國政府將會大幅限制那些要用在中國超級電腦和相關設備的晶片供應商出口。 華府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 的資安專家 Jim Lewis指出,這一波的管制程度已經和冷戰時期的高峰相近,將會讓中國的高科技產業發展變慢5至10年。 商務部此波的出口限制是針對最先進半導體製造設備的核心:儲存晶片與邏輯元件。 同時,商務部也在其「未經核實名單」新增 31 家中企,其中包括中國的記憶體大廠長江存儲,也就是Apple手機iphone最新一代的合作廠商。所謂「未經核實名單」的意思是,被名列在內的公司必須接受有關其產品去向的檢查,而且如果有美國公司要和這些公司來往,他們的產品必須要經過額外認證步驟。 假設在一定時間內這31 家公司能證明自己沒有違規,才可以從名單上移除。假設沒辦法證明自己的產品沒問題,接下來會被列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公布的「貿易黑名單」,即所謂的「實體清單」(Entity List)。在這個清單上的公司會面臨的處境是:所有向這些公司出口的美國技術都需經過商務部批准。 紐約時報等報導引述美國商務部官員表示,晶片供應商大致上都已經預期到,即便向商務部提出想要出口的申請案,也會遭拒絕出口。 媒體評論多半認為,這樣子的出口限制是美國政府試圖打破中企與中國軍方和安全機構之間連結的重要措施,美國認為中企用各種方式獲得國外的先進技術,將可以讓北京方面拿來增強軍事實力。這個禁令之下,美國製造的晶片不可以再出售給中國的那些超級運算和數據中心,讓那些研發的單位(主要學術機構、阿里巴巴和騰訊等網路公司)無法取得所需零組件,在打造數據中心和超級電腦方面將會緩下來。 同時也有論者指出,新的規定將會大幅限制美國人(美國籍的公民,或者在美讀書的研究生與研發人員)替中國企業工作,因為這些都是法規中說的「產品生產過程中使用到美國的技術」,需要經過核可。 這將會為中國科技公司的人才招募方面帶來巨大的麻煩。 但是當然,中國可以透過不同的管道取得替代品,所以,商務部官員認為有必要進行海外合作讓新規順利執行,目前美國正在與全球各方就這個問題進行談判,希望像是荷蘭或日本的供應商也實行類似的限制,但目前尚無具體的進度公開。 小評論: 中國挑戰美國的態勢不會改變,而美國也愈來愈明白中國所帶來的威脅與挑戰。在全球化的今天,對他國提出經濟上的制裁也是會大大傷害到自身的經濟,但美國很顯然是打算繼續進行下去。就算不能馬上脫勾(這是做不到的),也要持續地去減緩中國的成長速度。各科技大廠們都得做出調整。

觀測站觀點分析

美國台灣觀測站的共同編輯和專家分析世界新聞大事對美國與台灣的衝擊。從地緣政治、國防安全、和選舉動態,到經濟、科技、與文藝趨勢,給您最新鮮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