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與習近平通話 + 最新國際局勢解析】
3/19/2022
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台灣時間3月18日晚上通話。 不過,在這場通話前,路透社在3/18下午時發布獨家消息,指出中國解放軍航空母艦山東號航行通過台灣海峽,距離金門僅有30海浬遠。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報導(https://reurl.cc/AKrg5j ):山東號航行時機與拜習通話時間如此接近,就是在「挑釁」。 美國海軍勃克級(Arleigh Burke-class)導向飛彈驅逐艦強生號(USS Ralph Johnson)尾隨山東號前進,我國海軍也派出軍艦。 日前,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與美國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在羅馬會面。這個會面是早就安排好的,不過正好兩人討論了非常多的烏克蘭局勢。中央社報導:兩人進行長達7小時的激烈、坦率對話,觸及一系列包括美中競爭、俄烏情勢、北韓局勢升高、中國在台灣海峽挑釁作為在內的多個議題。當時,白宮發言人Jen Psaki說,蘇利文主要向中方提出警告:如果中國向俄羅斯提供軍事或其他方面支持,涉及「違反制裁」或「支持戰爭」,將面臨「重大後果」。 拜登和習近平的談話當中,主要聚焦重點也是在中俄關係。 拜習通話完,白宮發出新聞稿,內容有三大重點。 1. 美方重申:如果中國援助俄羅斯可能會遭致嚴重的後果。 2. 美中雙方都同意,會維持公開的管道,持續管理(manage)雙方的競爭。 3. 美方重申:對台灣立場並沒有改變,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 截至目前為止,中國都還沒有譴責俄國的侵略行為,很顯然並不想要跟俄國為敵,試圖保持中立。 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中國研究專家布蘭契特(Jude Blanchette)指出,中國不願嚴正表態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事,很顯然是一種騎牆派姿態。目前為止,中國並未直接反對俄羅斯的軍事行動,不願意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還呼籲北約要顧及俄國的合理安全關切,同時支持俄烏展開對話。不確定中國騎牆派立場還能維持多久,若戰火持續蔓延,人員傷亡比當前更嚴重,就算中國不願向蒲亭表態,也會被(國際社會)視為力挺。(參考閱讀:https://reurl.cc/l9r8gv ) ▍本站評析: 幾天前,國際上的風向是把習近平當作俄烏戰爭可能的調停者。但現在美國不但沒有請習近平調停,還警告習近平不准援助俄羅斯。這是戰略形勢的轉變。 在新華社的通稿中,習近平說拜登有提到「不支持台獨」。這個立場其實還是美國政府的官方立場,只要中國不要隨便講成「反對台獨」就不太有爭議。直得注意的是,這點無論在白宮的聲明稿或是高階官員提供的背景說明裡都看不到(但要注意的是,台灣很多媒體每次都會拿中國的新聞稿來大肆宣揚說美國不支持台獨),只說美國對台的政策不變,反對的只有「片面改變台海現狀」。 注意到過去這段時間無論是3/4布林肯與王毅通話,或是3/14蘇利文與楊潔篪對話,中國都把台灣議題擺到很前面來強調,而美國根本不提。隱然可以感受到中國想操作讓美國在台灣議題的退讓,換取中國在烏克蘭戰爭中的著力。但美國明顯把兩件事獨立處理,布林肯和蘇利文在聲明中完全不提台灣,拜登則強調美國對台政策的「不變」—— 也就是沒有要對中國退讓,沒有要和中國交換什麼的意思。 之所以有這樣的表態,一方面除了表現美國原則上不會因為東歐危機犧牲掉在印太的佈局,可能也因為烏俄戰事的發展已經讓美國不需要對中國「交換」或「犧牲」什麼來達成和平。 遠一點來說,烏克蘭人守住了自己的國家,間接守住了美國的對台政策,也守住了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