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報導」支持與反對特定候選人?】

1/8/2020

📰 新聞:泛藍支持者通訊群組近日廣傳一張圖片,該圖以外媒《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報導為主要內容,批評蔡英文不應該繼續連任總統。之後,該篇文章的作者被發現是親國民黨智庫「台美關係研究中心」(The Institute for Taiwan-America Studies)的董事、前僑務委員王福權,因此被認為不公允。   這則新聞以及許多事後反應,有很多地方可以當成媒體識讀的教材(文長,可直接文末看重點)。    ▍報導、評論不一樣   首先,「評論」(opinion)跟「報導」(news/reports/analysis/story)是不同的事情。評論代表的是個人立場,不是報社立場,通常評論的內容就是論理以說服讀者某個政策或某個行動是好的或壞的。而報導則是針對人事物去做客觀描述。   報導是報導,評論是評論,兩者完全不同!   以這次的事件為例,可能許多台灣的讀者並不清楚,但《國家利益》這份刊物的主要目標就是提供關於國際局勢和外交政策的「辯論」(根據其官網的自述),因此文章絕大多數都是評論為主(當然,評論的同時也需要有事實基礎,所有有時也會參雜新聞報導),也就是說這裡就是學者們打筆仗的地方啦!基本上它是一份頗有威望的討論平台,很多國關政策圈的學者會去投稿。   要注意的地方是,《國家利益》網站上面並不會像其他媒體平台一樣,會標明這篇文章是評論還是報導(或分析),所以不熟悉的人可能一時難以查辨。不過若我們去看文章內容(拜託不要只看標題),具備一定閱讀能力的人大概都還是能分清楚「個人評論」和「事實報導」的不同在哪裡。    近期對台灣大選的「報導」滿多的,畢竟兩岸關係是世界矚目的焦點之一。以下列舉兩家大媒體對台灣的選舉報導(從內容來看他們大概會被打為韓黑或1450,因為內容關鍵字包括:親中,厭女,奇怪政見,奇異的承諾等等):   ➤ 彭博社:「台灣親中總統候選人的機會渺茫」   Bloomberg:Odds Look Long for Taiwan’s China-Friendly Presidential Contender https://pse.is/MG4AU   ➤ 時代雜誌:「台灣的總統選舉與此攸關」   Time:Here's What's at Stake in Taiwan's Presidential Election https://pse.is/JM9VH    ▍個人評論並不代表媒體立場   一個媒體上面刊登的評論,並不會代表該媒體的立場,而只代表作者的立場。即使我們知道該智庫的立場明顯,作者王福權先生的立場也很明顯,但每個人投書媒體都是很正常的事。一個媒體的立場會顯示在以「主筆室」或主編為名義發布的評論,或像是聯合報的「重磅快評」雖說是由很多不同作者所寫,但是以報社整體的名義發出的評論,它就代表報社擁有者和經營團隊的立場。    ▍不因媒體立場廢言,但要明辨資訊   事實上,即使一個報社或媒體的立場明顯,也不代表所有的文章都不能讀。每一家媒體底下都還是會有很認真的記者,也通常會有很認真的專題報導產出。所以,我們想再強調一次,報導是報導,評論是評論;可能還要加上一個,廣宣是廣宣。身為閱聽者的我們,在擷取資訊時,應該要提醒自己保持這樣的判斷。   然而,這個時代麻煩的是,很多廣宣會偽裝成報導,增加其辨認難度。這樣就算了,若這些「添加物報導」是刊在主流媒體上,通常都還不會離譜到哪裡去。但要是我們把鏡頭拉到內容農場,那裡才更是驚心動魄。內容農場之所以用「內容」(content)稱之,就是因為裡面的東西既非報導,也非評論,有時候其實根本也稱不上廣宣,就只是一個吸引你點擊和注意力的一段文字或影音內容罷了。裡面大多是半真半假的訊息,或拿現有新聞加工變成半評論半報導,更糟糕的是,可能很大比例都還來自境外,這都讓台灣的資訊媒體生態受到嚴重挑戰。    所以,不管政治立場如何,投書媒體是很正常的,投書政策類期刊也是很正常的。不正常的是那些把「評論」當「報導」的內容農場以及宣傳手段。更不正常的是,「熱情」轉傳的人都沒發現那個圖上面,簡轉繁都沒轉好,這蠻明顯的就是跟中國資訊戰有關。    ▍智庫也有立場   「台美關係研究中心」被報導寫成「親國民黨智庫」,這是沒錯的。很多人誤以為是黨官方成立,事實上不是,而是親國民黨的「僑團」為主力。執行長陳以信(不分區立委候選人)事實上也不是黨中央派去的。   不過提出這點並不是說我們要去批評一個智庫寫的文章立場怎麼樣,因為每個智庫本來就會有立場。檢視智庫的方式應該是看他們有沒有定期的運作、開研討會、提出政策建議,以及這些建議到底好不好、有沒有好的經驗研究基礎來支撐。    對我們來說,台美關係研究中心網頁上發的文章,一定程度可以反映出現在泛藍群眾,或說泛藍政黨對於外交政策的思維,從這方面來看,不管我們同不同意(如果長期追縱本站,就會知道我們都蠻不同意那些看法,但這也不是重點),還是有很高的參考價值。當然,從邏輯論證的嚴謹度來看就….算了這其實不是本文重點。    ▍小結   我們在先前的文章當中已經提到:美國對中國的政策在這兩三年來是超級大轉彎,從以往的「合作關係」轉向為「競爭關係」(注意,競爭關係不見得是「敵對」關係)。而在此一背景之下,我們觀察到了台灣內部政黨意識形態也出現了奇妙的變化:以往算是親美路線的國民黨,這次則是非常清楚地站在美國的不同邊。   前陣子我們就有提到台美關係研究中心這個親國民黨(但非國民黨官方成立)的智庫,其網站上面所列的文章標題與內容隨意舉例:「美國不應該把台灣當成抗中前線」、「美中衝突讓台灣失去邦交國」、「美國軍艦航行台灣海峽讓兩岸緊張情勢維持高檔」、「中美貿易戰讓台灣經濟損失」、「台北不應該依靠美國」。再搭配韓國瑜國政顧問群們的發言,例如蘇起說「美國若與中國開戰,美國100%會輸」,或者像陳以信強調「台灣外交政策應和中美競逐脫勾,和兩岸關係掛勾」,這些發言幾乎都是站在美國外交政策的對立面,並且還提倡台灣要「親中遠美」。即使表面上國民黨一直說自己是親美,但公開發言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 韓國瑜取消赴美「面試」,等同國民黨放棄跟隨美國外交政策 https://pse.is/P9824   對許多研究台灣的學者來說,史上首次國民黨公開地反對貼近美國外交政策,對台灣來說其實是一大危機,這代表了過去半世紀以來的國家安全結構受到了挑戰。先前在馬英九時期,即使台灣對中國親近,但那非常符合美國的政策。現在美國的政策已經大轉彎了,但國民黨的人們還在九二共識,顯然是時間軸還停在好幾年前。(連馬英九都公開地講說美國的幫助無實效,等於是直接否定掉先前曾幫助過台灣的人們)   從這個史上首次台灣主要政黨政治人物轉向把美國當塑膠的事件來看,接下來的大選真的是中華民國/台灣(不管稱呼的排列組合怎麼樣,非本文重點)所面臨非常重大的路線抉擇。   ▍後話閒聊   本站小編及顧問群當中也剛好有人投稿到像是National Interest、Diplomat、Pacific Forum這些國際關係政策類期刊雜誌的經驗,甚至也有數篇刊登過的經驗,所以我們變成外媒認證的大師了嗎!?(快別這麼說~)   例如我們小編曾經邀請川普來台灣(https://pse.is/PR972)喝珍奶(誤XD),然後也有好幾篇其他主題,這邊就列幾篇翻譯改寫後的版本給大家參考:   ➤ 美國對台軍售案謠言大破解 https://pse.is/PPY9J   ➤ 台灣的軍事訓練有實際效益嗎? https://pse.is/PAVTV   ➤ 美國的安全承諾會影響台灣人們自我防衛的決心嗎? https://pse.is/P9AD3   ➤ 九二共識到底是什麼?我們到底該不該(重新)承認它? https://pse.is/MP2S5   大家若有讀原文應可發現,每篇文章開頭和最後一段都會強調一下這篇文章對美國來說的政策意涵是什麼,到底該不該支持或反對什麼政策,或者是要對某方面政策做出調整。這就是《國家利益》這類雜誌上面最常看到的政策討論。(是說,王福權先生這篇文章的目標觀眾似乎是台灣選民而不是國外政策圈讀者,這個設定是有點奇怪的)   #上外媒噎 #跪求群組瘋傳   ▍重點整理   最後,如果覺得本文太長,我們只希望提醒讀者們幾件事:   1、請分清楚什麼是「事實陳述」(報導或數據分析),什麼是「評論」。 2、每個人都會有立場(包括本站),沒有什麼無色、OOXX一樣爛、理性中立這種事。 3、要評論一個公共事務或者是他人評論,應從論點和邏輯來評論。要評論一篇報導,應從合不合乎事實來評論。 4、轉傳訊息前最好先做一點點基本的查證和確認。尤其現在資訊戰、假訊息的程度相當氾濫,這是我們長期必須面對的課題。 5、接下來的大選,無疑地是台灣在美國與中國兩大陣營之間的路線選擇。我們可以選擇要面向太平洋走向世界,或者是要走向中國。

US Taiwan Watch - Commentary and Analysis

Our team of editors and experts comment on the latest and most important events in the world and how they affect US-Taiwan relations. From geopolitics, security, and elections, to business, technology, and culture, this is where to find the freshest insights.